前些年,为了培养人材,各地纷纷办起了职业高中。一开始,这种学校还热闹了一阵,但是近年来,它的报考人数却呈现急剧下降趋势,有些学校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。于是人们不禁要同: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?
最近我翻阅《蔡元培全集》,看到蔡先生对职业教育早有批评。比如1920年冬天,蔡元培赴欧洲考察,途经新加坡参观那里的一所中学时,看到该校有一个商科班,便针对普通中学办职业教育的现象,作了题为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》讲演。他说,职业教育好比房屋,普通教育好比地基,倘若等到高屋建成,才发现地基不稳,就来不及了。他认为,普通教育的宗旨,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变得“有用”,而是要让他们“养成健全的人格,发展共和的精神”。他指出,学校只有在体育、智育、德育、美育等四个方面“一无偏枯,才可教练得儿童有健全的人格”。
蔡先生参观的这所学校名叫南洋华侨中学,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之一。他之所以不顾客人身份,对该校提出批评,是因为过早的职业教育势必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,而这一点又始终是他关心的一个大问题。为此,他于1918年1月曾在《游保定日记》中写道:“中学校学生,当以科学、美术铸成有自治能力之人格”,只有养成这种人格,才能在未来接受“放任之待遇”的时候,不致于堕落。
在《蔡元培全集》第三卷中,还有一篇文章代表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。该文是蔡先生应《法政学报》的邀请,在该学报创刊一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词,时间为1920年10月,即蔡先生赴欧洲考察的前夕。演说从社会上瞧不起法政学校的学生说起,指出世人之所以有此看法,是因为来这里的大多数学生不是为了求学,而是为了谋取一种资格。针对这种情况,蔡先生告诫说,倘若“没有一点真实学问,却要在社会上占优胜”地位,那“就和假冒王麻子招牌去图高价一样”,是万万不可取的。与此同时,蔡先生还毫不客气他说:“从前法政大学,大抵都是一种官僚教育、职业教育”,这种学校是专门为了学生毕业以后去社会上“抢饭碗”的,所以这个地方“确无研究学理之必要”。也就是说,这里的学生只要把讲义背熟,把分数考好就行了,用不着办什么学报。在这里,蔡先生批评的对象,除了一般的职业学校外,已经包括那些较高一级的学校了。正是由于许多学校误入职业教育的歧途,把“资格的养成”当作办教育的目的,所以他认为办《法政学报》至少有三个好处:第一,可以提高学生研究学理的兴趣;第二,可以引发学生求新的思想;第三,可以使学生养成“非自利的公德心”。所有这些,都有利于摆脱“职业教育的恶习”。
蔡元培所论,实际是一个培养健全的人格,还是把人变成“工具”的问题。从他提出问题到现在,已经有80多年了,可是我们却不仅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,反而弄到今天这种地步,想到这里,真让人痛心。